“常德德山山有德”今天在德山区善德观举办湖南省第四届道文化节,开展弘扬慈孝文化、传播华夏文明、服务当代社会讲经活动,是我们常德道教超越历史的一大盛事,一大喜事,一大善事。作为常德市道协的一名代表,我今天与大家探讨的论题是:弘扬慈孝,促进和谐。下面我讲四个观点:第一,三宝慈为首,百善孝为先;第二,心慈万事顺,行孝天下和;第三,慈重在方法,孝贵在行动;第四,小孝孝父母,大孝孝国家。
三宝慈为首,百善孝为先
《道德经》第六十七章讲:“我有三宝,持而保之: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”这是老子关于如何修德的三大法宝,而第一大法宝就是“慈”。慈究竟是什么?慈是指有帮助别人的好心,并发自内心的关怀、关切、关爱,能带给他人利益和幸福。从宗教的角度来理解,可以说是对一切有情众生无条件的真诚爱心。我们道教徒之间见面时最传统的一句问候语就是“慈悲”,诵完经以后也是互相道一声“慈悲”,这就是我们道教把帮助别人离苦得乐摆在修行第一位最明白的表达。“慈”是大爱,是至善,从世间法的角度来看,父母照顾关爱子女是慈,领导关心下属是慈,老师爱护学生是慈,师父培养徒弟也是慈。那什么是孝呢?子女善事父母,幼者尊敬长者,后人继承前人,都称之为孝。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推崇“孝”的历史,被后世推崇的尧舜禹三代圣君中的舜帝就是以孝着称。到了孔子时代,本来属于宗教伦理范围的“孝”扩展成为实际生活中的孝,孝敬父母,敬爱兄长,成为孝的主要内容。到了西汉时期,《孝经》广泛流行,“孝者,道德之根本也”。从汉武帝开始,就推崇“以孝治国”的理论。在朝庭开设了“举孝”的科目,选拔善事父母的孝子到朝庭做官,那时候出了名的孝子是可以直接做官的。这是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一种导向,表明了国家对孝道的重视。另外,在中国的风俗习惯中,有清明节的祭祀祖先、有七月十五中元节的祭祀祖先、还有春节过年的敬天祭祖,这都体现了道教敬重祖先的孝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巨大的影响力。南宋时期,道教全真派王重阳祖师就提出了以《道德经》、《心经》、《孝经》为主要经典,并把履行孝道伦理作为修炼“真功”“真行”的前提,告诫在家的修道者要“尽伦常之道”,“与六亲和睦”,还说修炼内丹,必须以“忠君王,孝顺父母师资”为首务,可以说是“开口便谈孝,无孝不成教”。
心慈万事顺,行孝天下和
从道教的角度来理解,心慈不仅是长辈关爱晚辈,上级关爱下级,而是要做到“慈心于物”、“齐同慈爱”、热爱众生、善待他人。为什么要倡导心慈?心慈是尊道贵德、与道合真、效仿天地的一种表现,就是道德经第二十七章所说的“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;常善救物,故无弃物”。心慈的过程也就是行善积德的过程。心慈的结果是为别人带来了快乐,拔除了痛苦,最终也成就了自己的爱心,也接了天地之间的各种善缘,也为自己种了福田。心慈的人,有天神拥护,众神加持,人缘和睦,贵人相助,不管是学道修行,还是成长创业,都会更加吉祥、顺利,所以说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”,有积德就会有福报的因果规律,所以每一个人都有必要来培养自己的慈悲心。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,我们湖南岳阳市政府机关有这样一位老人,53岁就得了晚期肺癌,几大医院都宣判了他的“死刑”,叫他回去准备后事。但由于他从小就有一颗慈悲心肠,为人处世总是宁肯负我,不肯负人,见困难就帮,见好处就让,施人不后悔,帮人不表功,即使在病重之际,仍然坚持助人为乐,好善布施,嘱托子女把自己剩余的最后一点积蓄都捐给公益事业,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这个时候奇迹发生了,在家休养了一段时期后,老人癌细胞逐渐减少,最后完全康复。今年已年过七十,仍然健康活着,而且还活出了一种仙风道骨,他的儿女子孙也个个成材有出息,身边的人都说他是“吉人有天相,好人有好报”,这就是内心慈悲的果报,这就是心慈万事顺。人生茫茫,慈孝导航,大慈大孝,才是正人正道!为什么要行孝呢?行孝是家庭和、社会和、国家和、世界和的基础。俗话说:“孝顺,孝顺,越孝越顺”,“母慈子孝,家和国兴”,都说明了行孝可以改变气场、改善风水、凝聚能量、促进和谐、促进兴旺的道理。行孝主要是指子女对父母的真情回报,推而广之也可以是弟子对师长、下级对上级、个人对社会的一种感恩。我们当下社会最缺乏的就是这种感恩的心。前不久有一位爱心人士同我讲,他们救济了一批贫困的山区孩子,供他们读书,但孩子们只知道打电话要钱,不懂得感恩,连一句好话也没有,好像是应该给的。这让他们感到很迷茫、很纠结。这个时候我向他们建议,在物质扶贫的同时,还要开展精神扶贫,开展感恩教育,否则就会助长孩子们的自私和贪婪,好事也会变成坏事。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历来有尊老为德,敬老为善、亲老为福、爱老为美、助老为乐的传统,近代以来这种优良传统几乎已经丢失,我们经常从媒体中看到不养父母、虐待父母、甚至打骂伤害父母的事情,让人看不下去、听不下去,感到心痛和羞愧。我们还经常看到听到一些老人摔倒没有人搀扶的消息,甚至许多媒体还拿出来评论:“老人倒地,该不该扶”,这在中国道德史上甚至在人类的文明历史上都是没有听说过的事。“老人倒地,该不该扶”当我们把这个沉重的命题拿到台面上来集体讨论的时候,可见我们当代的孝道伦理、道德水准已经沦丧到了何等地步!我们曾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以孝着称的国家,但今天孝的遗风却要去国外寻找,这是我们莫大的悲哀啊!羊有跪乳之恩,鸦有反哺之义,动物都知道行孝报恩,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!我们都是从幼小长大而来,怎么能够不爱幼?我们将向老年而去。又怎么能够不孝老。老人的今天,就是我们每一个年轻人的明天,慈为父母心,孝是儿女情,这是天经地义,人之本性。尊敬老人是一种文明,赡养老人是一种责任,善待老人是一种美德,关爱老人是一种进步,只有孝吾老以及人之老、天下高龄皆父母,才会有爱的传承、爱的延续,才会出现爱不打折、情不褪色的温馨社会,才会有家和、国兴、天下同的太平世界。
慈重在方法,孝贵在行动
云山苍苍,大海泱泱,父母之爱,山高水长。“慈”在世间法中主要是长辈对晚辈、上级对下级的慈爱。作为父母、长辈、师长对子女、晚辈和弟子是没有一个不爱护的,没有一个不抱有期待而定,舐犊之情自本性,望子成龙父母心。但慈心还要有方法,这里讲的“方法”就是智慧,慈悲加智慧,才能开出玄妙之花,才能结出幸福之果。当下社会有很多家长,有的过分溺爱放纵自己的孩子,助长其好吃懒做、骄横傲慢、冷酷无情的习性,一些孩子干了坏事、甚至杀了人还理直气壮地说:“我爸是李刚!”, “我爸是局长!”,“我爸是领导!” 。前不久还有一个学校的女学生,考试舞弊被老师发现后,抓扯老师,泼了老师一身墨水,还大声地喊:“我爸是某某派出所的副所长!”,这是多么的可怕现象。有的父母任由孩子们乱吃垃圾食品,什么肯德基、麦当劳、方便面、各种有害的饮料,导致肥胖、缺钙、癌症等各种疾病越来越年轻化,有的家长给孩子读书很大压力,甚至以牺牲其身心健康为代价,最后却培养了一批性情怪异、人格分裂、高分低能、智高德下的孩子,成了家庭和社会沉重的包袱,“机关算尽太聪明,反误了卿卿性命”。我们作为父母、师长、领导,是不是该猛省回头,反思我们的教育之策呢?是不是要改进一下慈悲的方法呢?慈是孝的沃土,孝是慈的回报,慈的重点在方法,孝的重点贵在落实,贵在行动,行孝的内容十分丰富,也简单易行。
《弟子规》告诫我们:“父母呼,应勿缓;父母命,行勿懒,父母教,须敬听,父母责,须顺承”。打击应该常回家看看,多陪老人聊聊天,散散步,捶捶背,洗洗衣,种种菜,这是行孝;给父母过一次生日,打一次电话,送一声祝福,买一件衣服,做一次体检,这也是行孝;在外面安心工作,与人为善,遵纪守法,勤俭持家,让父母感到安慰,感到放心,这更是行孝。当下社会有不少的年轻人,找工作,这里的工作他不要,那里的工作也肯干;谈恋爱,一闹矛盾就上吊;结婚后,一点小事就鸡飞狗跳。闹得父母血压精神不安,这样的子女是大不孝。行孝只有逗号,没有句号,只有起点,没有终点,行孝应该从现在开始, 而不能等待将来再说。前几年,有一位少年丧父的贫困学子,母亲为了他和妹妹上学,不得不靠卖血来支付学费供他读书,可他大学毕业以后,提出还要继续读研究生,便遭到了很多人的劝阻和反对。学习深造可以等待将来,而尽孝报恩是不能拖延的。古往今来,无数的学子三更灯火五更鸡,历尽十年寒窗苦,待苦尽甜来、衣锦还乡之时,父母已经老迈或已逝去;古往今来,无数贫民百姓,待自己自力更生、丰衣足食、可供养父母安度晚年之际,父母已经走不动了,人不在了。这也就是自古以来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”的悲哀和无奈。过去了而不可追的是岁月,离去了而不能再见的,是逝去的亲人。人生易老,光阴易逝,茫茫天地里,人生一瞬间,逝去的亲人、逝去的时光有如逝去的流水,永远也不会回头,不会归来。怎么办?我们要从小时候懂事的时候就要在教化中唤起对父母的爱心和孝心,让行孝伴随人的一生,永远也不要间断,“生则养,死则葬,葬毕则祭。”对待父母不仅要有物质上的赡养,更要有人格的尊重,既要养父母之身,更要养父母之心,要有真心实意、和颜悦色、逆来顺受的态度,要把孝养父母当作人生中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业,用心努力来完成,只有这样,才不会遗憾后悔,才不会丢失善根。
小孝孝父母,大孝孝国家
大爱无声,大德无言,大慈无界,大孝无边。慈孝两个字,应该偏重在“孝”字上。红楼梦有句话:“世人都晓神仙好,只有儿孙忘不了。痴心父母古来多,孝顺子孙谁见了”,这句话说明母慈易子孝难,慈母多,孝子少。人无小孝无爱,人无大孝不忠。小孝是对父母及长辈的孝敬、孝心、孝道;大孝是对上级、对单位、对社会、对国家的忠诚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,一直是把对父母之孝和对国家之忠连为一体,作为一个炎黄子孙,不但要立家立业,还要努力为国立功,报效国家,方能实现家国之众任。从个体来讲,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,通过践行孝道,就能培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。从家庭来说,实行孝道,可以长幼有序,规范人伦秩序,促进家庭和谐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,社会稳定才会有国家太平。当今时代,弘扬孝道,仍是治国之道,不仅能够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,还可以巩固中华血脉中爱国主义的良好基因。国家国家,先有国,后有家,我们古代的杨家将就是小孝父母、大孝国家、移孝作忠、忠孝两全的家庭典范,反思当尽社会,存在不少孝的误区,孝的盲区,孝的雷区。有些人,从物质上赡养父母,但态度上却冷若冰霜,缺乏温情;有些人,孝顺自己的父母,却坑害别人的父母,把自己的小孝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;有的人,在单位上对领导和上级阿谀奉承,点头哈腰,愿效犬马之劳,而将自己的父母抛到九霄云外;有的人在外面吃喝玩乐“舍得舍得”,回到家瞻养父母就“冒得冒得”。更有甚者,还有一些人追逐西方,崇洋媚外,把外来的文化当作宝,把自己的文化当根草,诋毁自己的传统,忘记自己的祖宗,背叛自己的国家,甚至为了一点小利益,为敌对势力摇旗呐喊,搜集情报,干起了分裂祖国的罪恶勾当,这是对自己祖先的大不孝,对自己国家的大不忠。忠孝两全历来是炎黄子孙作为个体生命的最高道德追求,这种承续了几千年的民族的精粹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。那种在意识形态上奉行“去中国化”、“逆本土化”的宗教文化思潮,与我们东方文化的“仁恕中道”、“多元共和”、“和光同尘”、“和而不同”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,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来深深反思啊!今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明确地指出,中国的宗教应该坚持中国化的方向,坚持中国化的方向是我国宗教文明进步的方向。谁能代表中国化的方向?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道教毫无疑问是具有百分之百的中国基因。所以这次宗教工作会议的精神是我们二十一世纪道教的福音啊!作为中华本土文化中最深厚最接地气的道教,历来把孝父母、爱国家当作学道修行的前提,道教全真龙门派的邱处机祖师更是把爱天下父母、爱天下苍生、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太平当作自己的最高使命。在邱祖的忏悔文中,告诫弟子们不得“逆辱父母,悖负君师”,同时祈祷“国安民丰,时和岁稔”,体现的是浓浓的爱国情感。我们湖南南岳的道士们,在抗日战争民族危难之际,一手端着香,一手拿着枪,下马学道,上马杀贼,表现了道教人士发自肺腑的爱国之情。在当下社会价值观混乱、传统道德丢失的背景下,道教界应该与时俱进,勇立潮头,随方设教,文化兴教,弘扬济世情怀,抛弃腐朽愚昧,高举小孝孝父母、大孝孝国家的传统大旗,带领广大信众宣传孝道,推崇孝道,践行孝道,形成父母慈、子女孝、家庭和、国家兴的良好局面,让自己的父母享受安康,让天下的父母得到尊重,让我们的祖先感到安慰,让我们的国家在慈孝的文明中谱写和谐的篇章,再现道德的春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