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min | 特权中心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徐铉 (宋)卷别卷八上反切殖酉切頁碼第275頁,第14字續丁孫
𦓃異體𦓆、𦓂、壽
久也。从老省,𠷎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徐锴 (南唐)卷别卷十六反切常帚反頁碼第705頁,第7行,第1字述
久也。從老省,𠷎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段玉裁 (清代)卷别卷八上反切殖酉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592頁,第1字許惟賢第697頁,第5字
久也。
段注久者,從後灸之也。引伸爲長久。此用長久之義也。
从老省。𠷎聲。
段注𠷎見《口部》。今篆體作𠭵。誤。殖酉切。三部。
白话解释寿,活得长久。字形采用有所省略的“老”作边旁,采用“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金文字形皆從老省,而聲符或從?,或從?。「?」又從「?」得聲。是以從「?」、「?」並無不同。「?」是「疇」字的或體,「疇」是耕治的田地。「?」像田地翻土後排列的紋路,於此用以指像老人臉上的縐紋,則「?」、「?」於字中不但表聲,也兼表意。戰國文字則將金文字形中的「口」改為「曰」或「寸」。「口」和「曰」皆和嘴巴有關,形義可通;「寸」即「手」,和「口」同為人體之一部分,故義類可通。篆文則取金文從口的字形,而隸書則兼取「口」和「寸」,並將其上的「老」和「?」改易形體。楷書又據隸書變形,已看不出「老」和「?」的字形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規範字作「寿」。
壽字的相关索引#书籍索引1汲古閣本第543頁,第7字2陳昌治本第694頁,第5字3黃侃手批第528頁4說文校箋第354頁,第9字5說文考正第334頁,第11字6說文今釋第1208頁,第3字7說文約注第2068頁,第1字8說文探原第4229頁,第2字9說文集注第1785頁,第1字10說文標整第215頁,第19字11標注說文第346頁,第7字12說文注箋第2868頁,第1字13說文詁林第8501頁【補遺】第17272頁14通訓定聲第993頁,第2字15說文義證第729頁【崇文】第2913頁16說文句讀第1139頁17古字詁林第七冊,第651頁,第2字18古字釋要第809頁,第7字